红点齿蟾:稀有两栖动物,仅分布在海拔1000米至1800米的石灰岩溶洞中。透明蝌蚪是红点齿蟾的幼体,是生长在有流水的溶洞内的水生动物,也叫棒头鱼或透明鱼。
雄蟾胸部有1对刺团,繁殖季节后多脱落。股部多有股腺。瞳孔纵置?舌后端有缺刻。上颌有齿。背面皮肤多粗糙。成体以陆栖为主,多生活在树木丛生的山溪附近。齿蟾白天常隐蔽在溪边朽木下、有苔藓腐叶的泥洞或石隙间。夜出活动,多爬行,行动缓慢。繁殖季节进入溪流内。蝌蚪底栖在溪流水荡石下,以水藻
等为食。经1至2年完成变态。红点齿蟾大多栖于石灰岩溶洞内的溪流附近,可在离洞口数十米深的黑暗环境中生活。
蝌蚪全长可达120毫米,2015年3月14日,贵州遵义城郊一洞内溪流中,曾发现长达14厘米的蝌蚪,长期无光条件下生活,皮肤颜色透明,内部器官清晰可见,眼小。如将它置于光亮处饲养,体色渐深,呈紫色发展,内脏不易看清。
继7月在该县双河镇发现红点齿蟾幼体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近日又在30公里外的梅硐镇竹石林旅游景区的芭蕉洞内发现了红点齿蟾幼体。
红点齿蟾属两栖纲,锄足蟾科。背部深紫褐色,上有云斑;体侧有大小不一的橘红色或橘黄色斑点。它生活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内,世界上仅在我国的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和贵州有发现。红点齿蟾幼体为蝌蚪状,全身透明,内脏清晰可见,因此川南宜宾一带的群众称之为“玻璃鱼”,意为像玻璃一样透明的鱼。
长宁县这次发现的红点齿蟾幼体,是生活在一个4.5亿年前的奥陶纪灰岩发育的溶洞内,且在溶洞口附近。据经常进出溶洞的村民介绍,洞内除有30条左右的玻璃鱼外,还有透明的虾子和蟾蜍样的动物。
长宁县再次发现红点齿蟾幼体,表明了长宁县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红点齿蟾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为研究喀斯特溶洞地质演化历史、溶洞穴居的珍稀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真实样本。
3月14日,遵义洞穴探险金牛队队员,在遵义城郊一处海拔约780米的洞内溪流中,发现一只体长14厘米的巨型蝌蚪。经从事洞穴生物研究多年的贵州省洞穴协会秘书长钱治查证,这只巨型蝌蚪是红点齿蟾的幼体。
©2012 中国最大的图库大全,分享高清、唯美的图片,尽在26abc图片大全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26a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