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6abc图片大全

陈绮贞首度以作家身份亮相 散文集清新问世

陈绮贞首度以作家身份亮相 散文集清新问世(2)

  《不在他方》这本书,是陈绮贞2011年古巴旅行回来后,记录旅途点滴感受的合集。

  南都记者 黄锐海

  旅行,曾是陈绮贞非常热衷的生活方式,但去过很多地方后,她发现想找的东西一直就在原地。

  写《不在他方》时,陈绮贞每天用4小时写作。同一张书桌,同一把椅子,桌上什么都没有,只有电脑。

  今天的陈绮贞,通过写作,理解了“停下来”的含义,开始习惯枯燥,享受孤独。

  去年底,出道近20年的陈绮贞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不在他方》。身为台湾音乐圈里的“文艺女神”,陈绮贞的文字一直备受肯定,所以当这本书出版后,歌迷纷纷感叹:等太久了!

  这本散文集缘起于2011年夏天她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她在书里写道:“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间,你只能为发生的事,在地图上作记号,而无法立即书写。这些记号的意义,你必须耐心等待时间为你充分显影。”

  距离这趟旅行3年多后,《不在他方》正式出版,喜欢她的人终于等到了。

  上周四,陈绮贞来到广州举行新书分享会,宣布这本书正式在内地出版。分享会前夕,她接受了南方都市报专访。即便很多人都觉得出书对她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在采访中,她却坦承文字写作带给她很多“不安全感”,这也是她多年来一直没有考虑出书的主要原因。

  就算这本书出版了,陈绮贞也没打算给自己套上一个“作家”的名号。她对南都记者说:“我还是把这次出书当成是偶发事件,写作让我感觉很美好,但我不会因此而鞭策自己要成为伟大的作家、文学家。”陈绮贞很清楚,自己最热爱的还是音乐。

  为什么要出这本散文集?为了把古巴旅途的点滴记录下来,她定了硬性计划

  陈绮贞本身是哲学系出身,一直带着浓郁的文人气质,更被视为“文艺女神”,所以对于她出书这件事,很多人认为“再正常不过”,但其实,她一直在跟自己拔河。

  早年,陈绮贞出版过两本以图片为主的摄影书,而真正显露文字魅力的散文集,她这是第一次出版———这本《不在他方》最终得以出版,其实也并不容易。

  陈绮贞一直都有写作的习惯,以往多是随性而行,写作对于她来说,更多的是音乐创作之外的一种精神舒缓。她真正开始把写作当回事,是2011年古巴旅行回来之后。

  当时,为了把旅途上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陈绮贞给自己定了一个硬性计划:花一个多月时间,每天花4个小时,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把感受写出来。但那时她没想着要出书,只是当成自己文字上的习作。

  另一方面,这些年来,陈绮贞一直在舞台剧上有所动作,她发起了一个名为“PussyT our”的小型实验展演,不定期邀请自己欣赏的女艺术家进行合作。前几年她和导演徐堰铃合作了一部舞台剧,名字就叫《不在他方》,她把自己写的文字集结成一个小本子,作为该剧的其中一部分,放在现场售卖。因为仅有300份,并不是很多人知道,陈绮贞也以为这件事就此完成了。

  之所以下定决心把《不在他方》正式出版,得益于母校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芳明的鼓励。陈绮贞在写作过程中,越写越觉得自己知识储备量不足,所以那段时间她回到母校进修,以旁听生身份听了很多课,其中就有陈芳明教授的文学批评课。陈绮贞受益匪浅,和陈教授有了更多接触和交流。一次,陈绮贞去参加陈教授的新书发表会,在后台把自己写好的这本小册子送给了她。陈绮贞对南都记者说,当时她的心情很忐忑,因为觉得自己写得不好。结果没过多久,陈教授鼓励她,“一定要把这本书出版”。陈绮贞说,如果要出书的话,想重新写一本,但陈教授很笃定“不,不,就这本!这本应该出!”

  陈绮贞还在犹豫不决,陈教授就已经帮她联系好了出版社。

  为什么等到现在才出文集?在写书这件事上,陈绮贞没有安全感,也很挑剔

  陈绮贞笑言,之所以下定决心出版,也因为去年自己腹膜炎复发住院了,“大概是生病的缘故吧,整个人比较放松,再看这本书的时候,自然就比较没有警觉心。”所以出版社找她商量时,她很快就被说服了。

  如果换作平时的话,陈绮贞可能不会轻易就下这个决定,她说:“写书跟写歌不一样,写歌,综合素材很多,大家听歌看歌词,觉得歌词写得好的同时也不会忽略旋律和编曲,可文字没有这些辅助的东西。”

  显然,在写书这件事上,陈绮贞缺乏安全感,在她看来,写作是件私密事,“我写歌词,会尽可能地希望写得让大家都觉得是那个感觉,但创作散文,它是透明的,‘只有陈绮贞的想法是这样’,它的不安全感大于词曲创作。”

  前些年,陈绮贞对于外界对她的窥探有比较重的戒心,对于向别人袒露心扉这种事,多少也有点抗拒,所以,出版自己的文字书,成了她隐藏在内心的一个避忌。除了不安全感,陈绮贞对出书的标准也相当高,“分两方面。第一,我从来都不觉得我可以写歌词,我可能就是一个作者,两者之间还是有距离的,虽说大众对歌手或艺人出书的标准比较低一点,但我不觉得大家对我的标准会这么低。”陈绮贞的担忧,非常坦诚。

  “另外一点,我很喜欢读书,但我是个非常挑剔的读者,特别是对小说,如果翻开第一页我跨不过去,整本书就没办法看下去。我对书这么挑剔,对自己的挑剔程度也很强烈。”

  南都记者问陈绮贞,那究竟如何跨过这种不安全感?她的回答却很有意思:“就是不得不吧!因为我真的很想写,就像写歌一样,19岁以前,我也会写些东西,但没有强烈到觉得非写不可的程度。文字创作的强度还有浓度,是在这几年才开始的。”

  在陈芳明教授的课上,陈绮贞收获了自己对于写作的自信,不再漫无目的地否定自己,学会用更专业的方式检视自己的作品,开始相信自己的创作能力,这才有了《不在他方》的出版。

  《不在他方》里到底能看到什么?38篇散文、7封信件、两场对谈、一段问答

  现在出版的这本《不在他方》,由38篇散文、7封信件、两场对谈以及一段问答组成这个版本和之前在舞台剧现场卖的版本有多大区别?陈绮贞说:“这个版本,增加了访谈和我在网络上写的一些文章。之前那个版本没有照片,一张都没有。”陈绮贞回顾创作过程:“第一版比较像游记,第二版我才把真正枝枝节节的东西写出来,第三版有了我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大概修改了三版后,我开始去上课,然后再回过头做细致的调整。”

  书的第一部分《看见》,写的是陈绮贞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陈绮贞给这本书的定义是“游记”,但她说,写着写着自己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了,“歌词以外的写作没那样紧张,但更容易流露自己的想法。”

  书里的7封信,是陈绮贞非常喜欢的部分,是出于舞台剧的需求而写的,有些甚至是因为剧情需要而虚构的。“虚构的成分让我觉得自己可以开创另一种写作风格。我不是一个可以写小说的人,一旦关系复杂或者人物太多,我就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就像《百年孤独》和《曼斯菲尔德庄园》,我看到最后,都感动得哭了还搞不清楚某个人物是谁……我觉得写小说很难。但这7封信,我开始尝试安排一些剧情,我自己很喜欢。”

  陈绮贞变得没有之前那么“惧怕小说”了,“我现在感觉,我可以想象自己成活在一个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里,就像鲁滨逊活在作者为他创造的岛上一样,我用这种方式来想象我的人生,在我创造的世界里,我需要什么?想写一本什么样的书、唱什么样的歌、穿什么样的衣服?”

  为什么要叫《不在他方》?陈绮贞说,因为它是和当年那首《旅行的意义》的一次对话。“有些人爱过很多人,才发现自己要找的其实是爱自己的方法。那去过很多地方呢?我觉得我要找的,是能不能好好待在家。热爱自己的生活,然后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是到处去追寻。”旅行,曾是陈绮贞非常热衷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在去过很多地方后,她发现自己想找的东西其实一直就在原地、就在她生活的城市。她说,现在她很愿意待在家里,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往外跑。

  “以前我在家会觉得很不耐烦,很想去别的地方、打破现在的处境,我觉得只要我到了那里,就可以解决此刻的问题,但当我到了那里,却发现多了很多新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原有的问题,还会造成新麻烦。就像写歌一样,要找灵感,你不坐下来、花上几个小时,就是写不出来,再去多少地方、找多少灵感,都写不完一首歌。”今天的陈绮贞,通过写作,理解了“停下来”的含义,开始习惯枯燥,享受孤独。

  “文艺女神”本身爱读什么书?读起书来,陈绮贞不仅口味杂,而且“有时差”

  写作的人,多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陈绮贞也是爱书之人,而且口味很杂,从哲学到小说到美食甚至到武侠,她都有涉猎。《不在他方》里有篇文章,题目是《武侠》,写的就是她对武侠小说的理解。

  陈绮贞说,她对武侠小说的喜爱“跟正常人有点不一样”,身边大多数人是在学生时代喜欢上武侠小说的,但长大后就不感兴趣了,她是在上大学后才开始看武侠的。“读中学时,我家旁边有个漫画出租店,那时我很喜欢看漫画,其他高中生看金庸、古龙,我曾经试图想让自己成熟一点,就借了几本回去,但我觉得好难啊,看不懂!它们对我来说太复杂了,我很不耐烦那些招式。”

  读大学后,有一年她去美国的朋友家玩,一个人在家无聊,上厕所时发现朋友放在马桶边的一本《射雕英雄传》,她顺手拿起来看,一发不可收……整个假期,她就窝在朋友家看武侠,看完一整套《射雕英雄传》。

  她发现,这个年纪再看武侠小说,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虽然她还是对里面的各种招式、武器不感冒,却看到了更有趣的东西,“譬如在看张无忌时,我觉得他就是哈姆雷特,他的犹豫不决、他的彷徨,突然让我获得了乐趣。”

  不只是看武侠的时间比大家晚,陈绮贞还坦言:“我在阅读上的兴趣始终比别人慢半拍,我大学读的是哲学系,但那时看哲学书完全看不懂,觉得非常难,结果毕业后再回头看,就觉得津津有味。我跟大家有时间差。”

  到底是怎么写成这本书的?每天固定时间写作,戴上手表,写满4个小时

  写《不在他方》时,陈绮贞每天固定用4小时写作:上午10点到12点、下午3点到5点。同一张书桌,同一把椅子,桌上什么都没有,只有电脑。她戴上手表,写满4个小时,就会停笔,即使不是写到最后一句,她也只是做个笔记,留到第二天继续写。

  这种理性、规律的写作方式,跟陈绮贞以往在音乐创作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她说:“我觉得这样才有办法维持频率,跟写歌的状态很不一样。写歌,如果很想写时而不让自己写,明天回来就搞不清楚昨天在想什么了,它神秘的成分比较多;而写文章,必须要有流畅感,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所以必须有完整的时间。”

  这样的认识,源于陈绮贞对自由的看法:“我一直都觉得没有限制就不会自由,所以会给自己这种创作上的限制。我从小体弱多病,很多事情都不能做,或是做了之后会受伤,我感觉得到限制带给我的好处和坏处,我很清楚这些限制,我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能玩出乐趣。”

  爱书·更爱音乐

  接下来,“以爱情的态度”,筹备新专辑

  陈绮贞从不吝啬表达对音乐的热爱,“我最热爱的是音乐。和声、旋律、我自己的声音,跟文字结合,这是这一生中最吸引我、我最向往的事。”

  距离上一张专辑《时间的歌》已有一年多,对于大家翘首以盼的新作,陈绮贞坦白地说:“我看起来就是一副慢悠悠的样子,其实我很着急。”目前阶段,她还在忙着《不在他方》的宣传、《时间的歌》DVD的制作,但陈绮贞说,接下来,她愿意全心全意地、“以爱情的态度”,去筹备新专辑。

内容简介

 去年底,出道近20年的陈绮贞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不在他方》。身为台湾音乐圈里的“文艺女神”,陈绮贞的文字一直备受肯定,所以当这本书出版后,歌迷纷纷感叹:等太久了!

上一篇:金钟国曾喝整瓶蚊子药 竟意外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下一篇:玩很大!小S徐熙娣撒娇撅臀求“小鲜肉”按摩

热搜关键词
《像素大战》曝光导演特辑 超强卡司阵容
欧弟被司机送错航站楼 发微博表情逗比
曝林心如20年奋斗史 身家过亿10个“男友”
《旋风少女》定制男一 杨洋:最想演霸道总裁
《终结者5》首曝中文预告 施瓦辛格霸气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