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6abc图片大全

莫言带伤送别恩师童庆炳 四次鞠躬眼眶湿润

莫言带伤送别恩师童庆炳 四次鞠躬眼眶湿润

  昨日上午,童庆炳追悼会举行,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现身。

  昨日上午9时许,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内,哀乐声低沉回荡,文艺学泰斗童庆炳教授追悼仪式举行,千余师生、亲友前往送别,作家莫言、余华等人也来送最后一程。

  6月14日,从金山岭长城下山时,喜欢登山的童庆炳突发心脏病,于当日下午6时许,不幸去世,享年80岁。为纪念这位资深教授,北师大决定推迟原定15日举行的毕业生走红毯仪式。

  送一程

  “敬爱的童老师,安息”

  童庆炳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吊唁厅内,童庆炳身上盖着党旗,躺在鲜花丛中,背后的大屏幕上,来回切换着他的生前照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作家王蒙等敬献的花圈,也都立在一旁。

  昨日上午9时许,第一批吊唁者先行向这位文艺理论大师告别,其中,就有童的学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他敬献的挽联上写着:“敬爱的童老师,安息。”

  莫言身着白衫黑裤,神色凝重,他先是三鞠躬,后移步到童庆炳遗体旁时,又鞠了一躬。离开吊唁厅后,他的眼眶已有些湿润。

  作为莫言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童庆炳曾建议莫言结合自身的创作写“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后来莫言将题目改为《超越故乡》,该论文也被童庆炳收藏多年。

  据北师大校内人士介绍,莫言昨日是带着脚伤坚持来送童老最后一程的。

  学生忆

  老师既宽容又严格

  接受媒体群访时,莫言说,童庆炳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位宽厚的长者,他对学生充满了照顾和厚爱,他的突然离去,让曾经受过他恩德的学生们,心里感到很悲痛。

  就他个人而言,莫言说,恩师对其一直很照顾、很爱护,大到创作方面,小到生活方面都给过他很大的关怀和关切,“本想着过两天找老师聊一些学习方面的事情,没想到这么突然离开。”

  童庆炳的另一作家学生余华也有类似感叹:老师是一个既宽容又严格的人,虽然有时不同意学生的观点,但他宽容和尊重不同意见,而在学风上,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

  对于自己的作品,余华说,老师和他交流并不多,毕业后交流更多的是生活上的事。他曾撰文回忆,1993年,当他辞职定居北京后,童庆炳还曾参与学校工作,想把余华调入北师大中文系教书。

  1988年左右,童庆炳和鲁迅文学院何镇邦合作,开设了“文艺学·文学创作”研究生班,而余华、莫言、刘震云、毕淑敏、严歌苓等作家都曾是班里的学生。

  

内容简介

昨日上午,童庆炳追悼会举行,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现身。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上一篇:成龙电影周落幕 于波《忠烈杨家将》提名引关注

下一篇:“三高”男团颜值爆表 黄宗泽贾乃亮说唱卖萌

热搜关键词
央视新闻口误集锦第二季:无欢乐不电视
美腿时代!少时八人清凉装扮大秀美腿
《蒙面歌王》“流浪者”酷帅出场唱功不俗
白百何井柏然乱舞 吴莫愁妖气应征捉妖天师
爱之初体验张瑶力挺好友包贝尔 互动频繁隔空称赞